图片
《——【引言】——》
200年前有位状元郎,用28个字写下一首奇诗,其中10个都是“一”字!更绝的是,这首诗表面写景,实则把官场黑暗骂了个遍。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位清代最敢说的状元诗人——陈沆。
图片
寒门状元喜布衣
“中了!中了!湖北蕲水陈沆高中状元!”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春,北京紫禁城传胪大典上,34岁的陈沆一举夺魁,成为清代第81位状元郎。
陈沆(1785-1826),原名学濂,字太初,号秋舫,室名简学斋,又名白石山馆,被魏源称为“一代文宗”。
图片
他从小酷爱读书,15岁就考中秀才,28岁中举人。他不仅八股文写得好,更擅长写诗作赋,被后人列为“清代古赋七大家”之一。
中状元后,按惯例要进翰林院当修撰。别人都羡慕不已,他却悄悄对朋友说:“这身官服,倒不如一袭布衣自在。”
图片
与魏源的莫逆之交
“秋舫兄,你这首诗真是骂尽天下昏官啊!”在北京的一处宅院里,魏源拿着陈沆的新诗拍案叫绝。
魏源(1794—1857),名远达,字默深、墨生、汉士,号良图,汉族,湖南省邵阳人。清代启蒙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图片
魏源和《海国图志》
魏源比他小9岁,但二人志趣相投,经常诗文唱和。成为当时文坛的一段佳话。
陈沆42岁英年早逝时,魏源写下挽联:“血泪无多哭知己,天公何遽丧斯人。”这份知己之情,穿越200年依然令人感动。
图片
《一字诗》里的惊天秘密
“一帆一桨一渔舟,一个渔翁一钓钩。一俯一仰一场笑,一江明月一江秋!”
表面看,这只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写景诗。但若了解陈沆的为官经历,就能读出深意。
图片
那些官员们表面上“一俯一仰”恭敬有礼,实则是“一场笑”的逢场作戏。最后“一江秋”暗喻大清王朝已到多事之秋。
这种用简单数字暗藏深意的写法,堪称清代版的“讽刺艺术”。老百姓读来朗朗上口,官场中人听来如坐针毡。
图片
看清危局的“忧患诗人”
道光皇帝登基时,陈沆曾满怀希望。但他很快发现,官场积弊已深,鸦片泛滥、吏治腐败、民不聊生。他写下大量反映社会黑暗的诗文。
在《卖儿女》一诗中,他描写农民被迫卖儿卖女的惨状:“儿值三斗粟,女抵一牵羊。”
图片
在《河南道上》中,他记录逃荒民众的艰辛:“饥民络绎来,乞食牵人衣。”
魏源评价他“常有忧勤惕厉之思”,就是说他虽然生在太平年代,却总能敏锐察觉到社会危机。
图片
文坛遗憾
道光六年(1826年),陈沆在任上病逝,年仅41岁。这位状元出身的监察御史,为官清正,家无余财,只剩下满屋诗书和未完稿的诗文集。
图片
他生前将书房取名“简学斋”,著有《简学斋诗存》《白石山馆遗稿》等。他的诗风开创了清代“清苍幽峭”一派,影响了后来“同光体”闽派诗人。
《——【结语】——》
这位天才诗人的那首脍炙人口的《一字诗》,穿越200年时光,至今仍在民间流传。每次读来,仿佛还能看见那位忧国忧民的状元郎,正站在江边,望着秋月,叹息时局。
您再读到那首《一字诗》时,不妨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那份忧国忧民之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2024最可靠的网上股票配资公司,配资平台股票行情,在线配资机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