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的童年,已经渐行渐远。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些熟悉面孔,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。那个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依旧存在,但却再也看不见金庸大师的身影。戏里,紫薇和尔康深情相守;戏外,琼瑶的细腻与真挚如今只能成为回忆。
而如今,又一声噩耗传来,83岁的蔡澜,作为“生活家”的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。匆匆来,匆匆去,不设仪式,不进行哀悼,最终化为一抔黄土。蔡澜的“洒脱”引发了不少感慨与叹息,但没过多久,一封离别信的出现,却激起了众多争议。
为什么蔡澜的离世,竟然变成了一个闹剧?真假离别信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真相?
蔡澜走得干脆,离别信却荒唐至极。老先生刚刚离世,他与义子共同经营的公司账号便发布了一篇奇怪的文字。信的开头是讣告,几行字之后,画风一转,信中大谈生意:“门店照常营业”、“会员权益不变”,甚至落款竟然是一个冰冷的电子签名,而非正经名字。
这一举动瞬间引发轩然大波。怎么这像是告别?这分明是借着死讯蹭热度!讣告发布不到48小时,就开始急着交代商业事务,实在让人看不下去,吃相极为难看。
展开剩余81%“想钱想疯了!”骂声铺天盖地。不过,也有部分人为公司辩解,认为这或许正是蔡澜的本意。毕竟,他一直热衷于事业,爱热闹,或许他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事业,能够继续繁荣下去。
要想搞懂这件事,得先了解蔡澜这个人。人们称他为“食神”、“老顽童”,他一生潇洒放荡,爱美食,更爱美人,且从不遮掩自己的喜好。当有人问他如何赚钱时,他毫不客气地翻了翻白眼:“赚个大头鬼!”有人请教爱情时,他懒洋洋地回答:“可以相信,不要迷信。”
他话虽粗,却往往最为真理。他的“不正经”背后,隐藏着一股深刻的智慧。
甚至就在两个月前,蔡澜还特地出来辟谣,说自己并未身陷病危,谁曾想,他的一句话,最终成了预言。或许对蔡澜来说,与其在病床上面临毫无尊严的拖延,倒不如潇洒地与世界开个最后的玩笑。
毕竟,他的人生哲学就是:打不倒,就享受它。
然而,千万别被他那副玩世不恭的外表所迷惑,蔡澜的“玩”背后,可是深藏着硬实的功夫。
年轻时,蔡澜进入邵氏电影公司,便是个“刺头”。他不信“导演是天”,剧本不好他当面指责,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,不能让条条框框束缚住他。他甚至为了拍出更真实的质感,敢于从乱葬岗搬回真正的骷髅头作为道具;拍不出雪景,就用几百斤面粉将整个山头覆盖。
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,其他人都在为名利争得头破血流,而他却偏偏选择最艰苦的路。他带着当时还是新人的成龙和洪金宝,跑到巴塞罗那拍《快餐车》。拍摄条件简陋到极点,但他与演员们同吃同住,通宵达旦磨动作,一点点把西方幽默与东方功夫结合得天衣无缝,创造了功夫喜剧的新天地。
他的成功,绝非偶然,而是凭借犀利的眼光和不畏艰险的胆略换来的。
蔡澜的离世,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——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他,和金庸、倪匡、黄霑一同去了天堂。四个性格各异的才子能够聚在一起,并不是为了流量,也不是为了利益,而是单纯的“我懂你”。
金庸曾说,除了妻子,他和蔡澜相处的时间最长,而倪匡则是蔡澜最铁的朋友,蔡澜的书里充满了倪匡的段子,而倪匡也很乐意为他写序。
三人一起主持的节目《今夜不设防》,没有剧本,没有流程,完全是几个老友喝酒聊天,甚至明星嘉宾也卸下了所有的防备,轻松自在地交谈,那种无拘无束的“松弛感”,如今再也难得见到。
如果说友情像是烟火般绚丽,那么蔡澜的爱情,则像静水深流的陪伴。他有无数红颜知己,公开承认的就有六十多位,但他真正的妻子,只有方琼文一人。这种既不专一却又极其深情的模式,只有蔡澜自己才能理解和承受。
晚年,生活也曾狠狠地“捶”过他一次。妻子摔倒,他去扶,却自己髋骨断裂,躺在地上动弹不得。即便如此,他也没能留住陪伴自己一生的爱人。妻子去世后,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卖掉所有房产,搬进了月租十几万的酒店套房,雇佣了八人的团队,享受烟酒茶饭,天天呼朋唤友,开怀畅饮。他曾说:“钱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不花掉才是最大的失败。”
成龙尊称他为“半个师父”,杨迪、陈晓卿等后辈视他为精神偶像。蔡澜留给世界的,不仅仅是电影和美食,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。身处一个人人焦虑、拼命内卷的时代,他用一生诠释了另一种活法。
人生最重要的,也许不是选择了哪条路,而是你以何种姿态走下去。蔡澜做到了,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得漂漂亮亮,活得无悔。至于那封离别信的是非对错,世人已经争论了太久。
而蔡澜的墓志铭,早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:“我活过。”
在这个每个人都在焦虑、拼命内卷的时代,蔡澜给我们留下的宝藏,不是他的成就与作品,而是他所带给我们的“松弛感”。
这种松弛感,或许能让许多人豁然开朗:不管未来如何,先做好自己想做的事,开心地走下去,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目标。
发布于:山东省2024最可靠的网上股票配资公司,配资平台股票行情,在线配资机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